跳到主要內容區

校長室

如果有一天,你初任領導者的角色,來到一個對你而言完全陌生的環境,你會想要在這個地方留下些什麼呢?

 

她是峨眉國中的大家長 —— 陳姿利校長。擁有超過 20 年的教學經驗,來到峨眉國中的日子也即將滿 10 年。

靠著堅定的教育信念,一步一腳印,與峨眉的老師、學生、家長夥伴們一起走到現在的姿利校長,

為了成就這條教職生涯,經歷了許多辛苦和嘗試。

缺乏資源導致學習挫折,堅定「想要看見每個孩子」的教育信念

姿利校長自小家庭經濟並不富裕,身邊的學習資源也相對有限。但是真正讓姿利校長深刻感受到「資源差異」,是就讀國中時,學校舉辦的英語歌唱比賽。

當時幾乎全班都會一起參加的英語歌唱比賽,姿利校長自己卻因為沒有補習資源,英語學習成就落後,成為了班上少數幾個沒有被選上的同學。「全部的人都在練習,而我卻只能當那個站在旁邊看的人。」讓姿利校長在英語學習上的挫折再加一筆。

到了高中,即使其他科目都維持前段班的水準,姿利校長的英語學習狀況仍落後其他同儕。高中畢業後,因為父親期望姿利校長未來能成為老師,反覆說服她進入高師大英語系就讀,使得姿利校長在大學時期的學習也加倍辛苦。

但也因為這樣的經驗,讓姿利校長成為老師之後,更能同理、了解孩子對於弱勢科目學習的困擾。同時,她也期許自己能夠看見每一位孩子,讓所有孩子都能成為學習的「參與者」。

過去在其他學校擔任老師時,姿利校長曾為了協助學校推動升學,提案企劃並帶領學校的教職員共同執行。當時的學校校長,看見姿利校長能夠縝密思考、領導他人的特質,並且持續鼓勵她進修教育行政。

「那位校長就像是我的伯樂。」過程中的經驗與學習,讓姿利校長在行政上也獲得了不一樣的成就感。「老師是在教室裡,做小規模的學生引導;校長和行政,能夠帶動整個學校的氛圍與教育走向。」

 

為了給孩子最好的,與教師夥伴聯手轉型實驗教育學校

從 101 學年度擔任峨眉國中的校長開始,姿利校長一步步帶領峨眉國中,從一般公立國中到公辦公營實驗學校,再與誠致教育基金會合作,轉型為公辦民營 KIST 學校。

持續轉型的歷程中,姿利校長感覺到最重要的是「時刻關照我們想要做好教育的那顆心」。堅守「想要給孩子們更好」的相信,進一步讓姿利校長發現實驗教育的優勢:能夠鬆綁現行體制的課程安排,

讓孩子們有機會經驗到豐富且貼近生活的學習。「執行前其實沒有了解那麼多,但是我們就一頭栽下去做。」因為如此,反而做起事來不會綁手綁腳,更能勇敢行動。

從英語系畢業的姿利校長,更將其英語專長融入峨眉國中的英語教育。「在所有學科裡,我覺得英文的學習是最吃家庭社經地位的。」

姿利校長同時也發現孩子們間的學習程度落差,最關鍵的因素之一就是來自是否有補習。秉持著「無論出身,每個孩子都能擁有好的學習資源」的信念,姿利校長帶領英語教學團隊參加教育部英語提升實驗計畫,

由陳超明教授指導,逐步推動英語閱讀教學,讓學校的孩子逐漸不再害怕面對英語,甚至願意主動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,期待將家庭社經背景對於英文學習的影響降到最低。

透過 KIST 董事陳超明教授的推薦,峨眉國中在 109 學年度轉型為 KIST 學校。峨眉與誠致一同透過證據本位方法論的學習與建構,讓學校在推動學生的學習力、品格力、文化力的路上,走得更加穩健。

同時,透過全人教育2、峨眉 Family 親師共學群組、教師學習社群等方式,讓全校所有人的身、心、靈得以均衡發展。

 

讓孩子擁有幸福的能力,讓峨眉成為每個人的溫柔鄉

守護著始終如一的信念與堅持,姿利校長盼望著:「只要進到峨眉國中、進到 KIST 體系當中,不論是孩子、家長或老師,

我都期待能夠在他們的心中種下一顆幸福的種子。」

即使終有一天,大家會離開峨眉、邁入下一個生命階段,姿利校長仍舊期待,在這個學習、互動歷程中所獲得的能力,

能夠成為可以帶著走、持續影響未來的「生命續航力」。

證據本位的方法論:關注學生的學習成就與教師專業成長,以 KIPP 的卓越教學架構為基底,

融入台灣在地化模式整理出落地生根的 KIST 教育理念。(出自:KIST 公立學校的創新辦學模式)

全人教育的信念:教育不是要培養一個完美無瑕的人,而是一位充滿活力與希望,持續在人生路上往前走。

實踐全人教育理念最關鍵因素是全人教師,需先有全人教師,才會出現全人學習。(出自:峨眉實驗國中全人教育語錄)